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回收玻璃的困難

本港積極推行廢物回收,很多地方都會見到專門回收塑膠和紙張的環保箱。相反,很少人會回收玻璃循環再造。玻璃回收行業面對甚麼困難呢?

堆積如山的玻璃樽,收集到工場,再用鏟車傾倒入機器內,壓成粒狀,再加入其他材料,就成為了一種用廢棄玻璃造成的環保磚。這種有玻璃成份的環保磚,除了更環保外,價錢比普通磚便宜三至四成:「(環保磚)是本地製造,可減低運輸產生的二氧化碳,以及我們的製作過程完全不涉及燒,以及我們的用電量很少,亦都有一個除廢氣的功能。」

雖然環保磚好處多,但要在本地生產就面對重重困難,特別是如何收集玻璃樽:「他們收的玻璃量有限,如果再去運輸,其實除開後,成本會比較高。因為玻璃如果收不夠(數)量,又要找車去運輸,其實成本會好大。收集玻璃樽,永遠在香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運輸成本比較高,所以我們現時大部分玻璃樽,都是由不同的機構送給我們。」

現時,要收集玻璃樽,一點都不容易。灣仔盧押道一個垃圾站,是其中一個回收點,一袋袋來自附近酒吧和食肆的垃圾,夾雜不少玻璃樽。半年前,泥頭車司機協會發起玻璃再生計劃,食環署容許他們一星期三天的早上派人回收玻璃樽。

「酒樽和廚餘一齊出,真是很難處理。」要在垃圾堆中尋寶,一點都不容易:「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酒吧的朋友不會做到源頭分類,他們給我的答案,工作時間很繁忙,他們空間地方不足,同事多做工作不高興,要額外再花錢,他們覺得這個是不情願的支出。」

每次他們只有兩、三人幫忙分樽,在短短的兩小時內,他們要在垃圾中找出玻璃樽。他們每日最多可以回收五至六桶玻璃樽,未被回收的樽,最後會送往堆填區。

環保署去年的數字顯示,本港每年有三百噸棄置玻璃,當中不足百分之三能被循環再造。

泥頭車司機協會表示,單靠他們,難以收集全港的廢棄玻璃,政府應該著手研究如何由源頭分類做起,收集玻璃樽循環再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