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中風不是絕路

以前行得走得,一天醒來突然半身軟弱無力,從此躺臥病榻,有人因此自暴自棄,甚至了斷殘生。北區醫院十月中推出病人離院支援計畫,由六名病人義工以過來人身分安慰中風病人。有義工坦言,康復之路辛苦,但非絕路,只要肯努力,可如常生活。

劉劍雄四十八歲時首次中風,從事寫字樓工作的他,飲食從不戒口,常吃梅菜扣肉、燒味等碟頭飯,病發當天起床時,感到右手、腳麻痹,愈搽藥油愈無知覺,送院驗出血壓、血糖及膽固醇三高。

他回想,住院個多月期間,感到很徬徨,常常發脾氣:「那時候我成日亂鬧人,情緒不能控制,就連看笑戲都會流淚。」

北區醫院腦神經專科醫生李少雄指,中風患者即使康復出院後,都需要面對生理、心理及社交上不少困難:「很多時患者會感到抑鬱、焦慮,他們生活上都會變得倚賴伴侶或子女,社交圈子因而受到影響。」院方十月中推出離院支援計畫,為出院病人提供四至六周密集支援治療,視乎病人需要安排一星期兩、三次家訪,上門為其量血壓及了解有否服藥困難等。

曾服殺蟲水自殺終醒悟
計畫又安排中風康復者充當義工,助患者開解心結,劉劍雄亦為當中一員。他說:「和他們講自己曾中風,現在都可站起來,跟他們做分享,只要努力點,康復後一樣可以和家人飲茶、行街及做義工。」

另一名病人義工關德景亦曾突然中風,心情跌落谷底時期,更生飲殺蟲水自殺念頭;最後為免家人擔心,努力接受物理治療。雖然康復過程非常辛苦,郁口的手腳都好痛,他未言放棄,「說可以完全康復一定是騙你的,但可康復多少就全靠你自己……中風不是絕路,最重要是有人讓他傾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