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學生家長偏愛印刷書

街頭調查 學生書包沉重
不管是學校措施還是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減負」始終是最能引起家長共鳴的話題。

本報記者曾做過一個街頭調查——爲學生的書包稱重量。在8名受訪的同學中,書包最重的超過5公斤,最輕的也有2.6公斤,裏面除了裝有語文、數學、英語等教科書外,還有家長給孩子購買的各種教輔書,其中書包最重的孩子書包裏竟然還有一本新華字典。

資料顯示,青少年正處於成長期,如果長期背負過重的書包,將對脊柱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可能會引發相應的脊柱畸形,從而影響身高發育;特別是那些平時運動少、缺鈣的孩子,很容易造成胸廓畸形,還可能造成青年性駝背,破壞形體的正常曲線。然而對此現象,家長卻感到很普遍,也很無奈。

學生家長 普遍不贊同使用
如果說家長對電子教材還不瞭解,那對各種各樣的「學習機」、「掌中寶」應該已是早有耳聞。一台小小的電子儀器卻暗藏諸多玄機,不僅有大量的題庫、收錄了大量的詞典,甚至還有同步課堂,讓孩子坐在家裏就能夠上課……按這樣的存儲量,一部電子課本就可以代替書包的功能。而且,電子課本更環保,也可以節約教育的成本。

然而,儘管優勢明顯,記者在本刊QQ群中進行調查時發現,除了對電子教材節約資源、環保、方便檢索的肯定外,家長們鮮有贊同推廣電子教材的。

「如果再推行電子課本,娃娃的眼睛還有幾雙不戴眼鏡的?還怎品味書本的紙墨香味?」 「14歲楚楚媽」的話代表了很多家長的擔憂。由於繁重的學習,讓很多孩子早早帶上了眼鏡,電子教材會不會更傷眼睛,孩子近視是不是會更多?

「秋那桶」持同樣的觀點,她擔心推行電子教材的願望是好,結果反倒導致孩子上課不專心,因爲還可以使用有「電子老師」。就像有的孩子請了家教後,在校不認真聽課,就等著回家靠家教輔導。

同時,也有家長認爲,「書」在中國文化裏的地位和影響不只是承載知識和傳遞資訊的載體,還有它特定的文化意義在裏面

「一剪梅」認爲推廣電子課本首先價格定位要適合學生;其次要解決學生需要在書本上做筆記的問題;第三要保證學生的用眼健康。
 
而就連一向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學生,也反對推廣電子教材。今年剛上高一的李振強認爲,書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丟棄書籍的做法只會磨滅幾千來的文化積澱。如果這樣,幾百年以後,我們人類就不知道書籍是什了,何況紙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專家 電子書替代印刷品時候沒到
「電子教材替代印刷品的時候還沒有到來。」雲南財經大學王玲玲教授認爲電子教材在私立學校推行還可以,但在公立學校推行還很困難。因爲它不僅不能「減負」,反而會因使用電子書的成本高,使在同等的教育條件下,家長要支付的教育費用增加。從而導致部分學生,比如農民工子女、貧困家庭的子女等無法入學。

其次,從國際背景來看,在發達國家,比如美國,他們的學校也還沒有普及電子教材,這說明它的存在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第三,使用電子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教學應有的語用環境,這會導致部分傳統文化的缺失,文化無法繼承,這是損失。「電腦無論再怎先進,但它會受到時空的限制。而書海卻是浩瀚的,儘管學生使用的教材有限。」 王玲玲說。

出版方 電子書發展促進行業創新
與專家和大部分家長、學生觀點不一樣,在雲南圖書公司工作的群友「冷月葬花魂」贊同推廣電子教材。「我們現在正在發教材,看著紙質很好但如山高的教材,只用一回,真可惜!」「冷月葬花魂」認爲電子教材可以大大節約成本,也爲孩子提供更爲良好的教材。
  
據她介紹,目前該公司也出售一些電子教材,但價格都比較高。現在教材已帶光碟,通常是採用視頻的形式。她認爲,如果成熟,完全可以成爲電子版的教材。同時,她也坦陳,如大力發展電子教材,將會對圖書市場、出版社造成影響和衝擊。但也逼迫這個行業重新審視定位、創新,從而做出一批高、精、優的圖書。
  
培訓業 率先使用電子系統
儘管電子教材在昆明遇冷,但記者發現,有部分全國大型的培訓學校已經走在了前列,率先把電子科技帶來的教育革新引入了昆明。在昆明新東方近日舉辦的「優能中學個性化教育?系統」宣講會上,記者就見到了電子教材的妙處
 
在開始系統課程以前,每個學生要完成一套詳盡的測試題,它包括智慧測評和學科測評兩方面。新東方認爲,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不同的性格、氣質以及風度儀錶等個性和面貌在教學中的呈現。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只可能對一部分學生有效,沒有一種教學方法能夠適應一切教學活動。爲了保證教學效果,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測試可以更好地瞭解學生,從而採取有效的教學解決方案。

該系統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對17年以來優秀教學成果進行總結,並研發而成。學生採用電腦測試,同時,採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自適應測評體系,根據每一名學生的答題情況來設置下一道題型。例如:如果學生在數學學科測試中對排列幾何的問題出現了答題錯誤,那下一道題系統將自動生成同類型的題。

測試完成後,該系統將對學生智慧結構、學業水平出具科學的分報告,並自動生成針對性的學習內容、適合的教學計劃,甚至是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教案。幫助教師能夠做到真正瞭解學生,並制定最具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國外 已有使用電子教材先例
據瞭解,國外已經有電子書使用的先例。在新加坡,10年前就開發了集存儲、記載和閱讀資訊資料的電子課本,還設有若干電子卡插槽,可以插入課本卡、作業卡和字典卡,並能收發電子郵件,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的學生交流學習心得。而韓國將從2011年開始,在保留紙質教材的同時還將向所有小學和初高中學生發放電子教科書。

美國大學書店協會2009年秋季對1.6萬名學生調查顯示,42%的學生購買或者租借了一本電子教材,這個比例比2007年增加了24%。美國相關部門預言,隨著移動設備的日益豐富和完善,未來5年,師生中間將産生對電子教材的更大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